发布时间: 2022-09-09 发布者:
汉阴菩萨泉
闻名遐迩的汉阴菩萨泉,位于县城以北的龙岗中段。它因有一眼奇特的山泉,蒙上了神秘的面纱,成了千年难解之谜。又因登临它,全城风光、月河田园景色能尽收眼底,成了人们休闲赏景的好去处。原庙门两侧有石刻对联曰:“三百里河山知是何年图画,数千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”。这便是昔日菩萨泉胜景的写照。历代文人墨客游此,吟唱不绝,题诗作画,感慨不已。清晚期名士钱昆秀游菩萨泉曾诗咏:“几度寻幽历胜区,郁葱佳气近城隅,泉声喷涧听偏韵,草色笼烟淡欲无。古树夕阳明眼底,小桥流水傍山隅。龙岗好景知多少,此乃蓬莱一画图”。
最早的菩萨泉,只有一泓清的泉水,清凉可口,吸引着过往行人。清康熙《汉阴县志》描绘它:“倚岗豁为土穴,高丈阔常深二寻,上戴土壤,不骞不崩,泉自龙口出,汇为一潭,浸润两壁,不泛不溢”。龙岗不高,又是一座孤立的山冈,为什么能在它中部南坡偏上段出现一眼冬夏不涸、不泛不溢、不垮不塌的清凉可口山泉?泉水从何而来?多少代人求证,均未找到答案,只得以“龙泉”相称,在此修建了土地庙。明代之时,有一年大旱,人们举着火把,舞着旱龙,点放山铳,携香带表,前往龙泉虔诚求雨。碰巧“祷辄六澍”,天降大雨,干枯的农作得救,民众欢心庆贺,认为是菩萨手握净瓶,滴水人间,解救了民困,故而将龙泉改为菩萨泉,并修建殿宇,供奉菩萨和龙王。清嘉庆有年,陕南久旱不雨,草木枯死。饥民遍野,唯独汉阴时有降雨,免受其灾,汉阴厅通判钱鹤年主事后,认为这是菩萨保佑给汉阴降了福音,便组织民众捐物筹款,大兴土木,修建了砖木结构、歇山顶、清水脊大殿,在岔脊上雕塑了形态生动的人物、走兽塑像,还对主体建筑进行了油漆彩绘,使整个建筑金碧辉煌。后来又增修了门楼、厢房、“桂中明月”、“水厅幽林”、“万年戏楼”及木雕彩绘牌坊等建筑。民国二十三年(1934),新建了百子门、百子堂。此后,对庙宇进行了粉饰,龙泉口配置了锡铸银龙,泉水自银龙口滴出,并在路两旁置有花坛、盆景,四季常青。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举办庙会,公演汉调二黄5天,热闹非凡。民国二十五年(1936),整修了菩萨泉周围百亩林区,并在林区建亭榭,辟曲径,装点一新,使菩萨泉景区成了树木参天、绿荫环抱、鸟语花香、曲径通幽的人们休闲好去处。抗日战争期间,建了抗日英雄纪念碑,又对景区主道进行了拓宽,增设了凉亭石几。每到夕阳西下,游下如织。
“文革”中,菩萨泉遭到毁灭性破坏。从上世纪末开始,得以恢复重建菩萨泉正殿,依山还建有药王祠、唐公祠、对景区实施了封山育林,绿化美化,并修建了千步梯、观景台等配套设施。如今,沿古木掩映的千步梯攀援而上不到200米,眼前突现一大平台,古树浓荫之下,有游人在休憩,有休闲客在观看县城美景,品味浮雕故事,聆听殿堂悠悠钟鼓之声,再进到正殿,下龙池捧一掬甘醇的山泉饮下,顿会神清气爽。正如殿前碑文所写:“山峻险,城嚣喧,独此处,可休闲,能常常游览,心态怡然,紫燕彩莺花前舞,仙乐佛音空中传。”